1.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条件是( )。
A.政治法律制度
B.生产关系
C.历史变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
2.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______的思想。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4.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A.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
B.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基础的、低层次的认识
D.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接近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
5.“知行兼举”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
A.“纸上得未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汝果缺学诗,工夫在诗外”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条件是生产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或意识,而王守仁“心外无物”的思想正符合于此,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3.答案: C
解析: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追求”真理比“占有”更宝贵是因为真理也是发展的,随着时间、地点、条件变化了,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占有”的真理就有可能不是真理了,因此就要不断地追求真理。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
“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即人类实践活动,题干指的是人的认识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故答案选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于以下各点:(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 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5.答案: C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与“知行兼举”无关的一项。“知行兼举”强调“行”与“知”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A项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B项“汝果缺学诗,工夫在诗外”的意思是你如果当真要学诗的话,那就应该多注重关于作诗以外的事。就是说不能为了作诗而作诗,增加阅历不是浪费时间,是为了作诗积累素材,这样才能作出好诗。
D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强调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C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自强不息的重要性,也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问题,与“知行”辩证关系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