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引领下,针对青少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对构建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当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应加强学校、政府、社会以及家庭形成四位一体的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形成青少年体质健康保障、监督和评价体系协同发力的三维方略,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建构的有序实现。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和青少年家长不能正确看待体育教育活动,因而需转变以往体育教育的理念。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分析后,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编制相应的对策,以此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征,而反应心肺功能的耐力测试和上肢力量(引体向上)测试等重要指标则呈下降趋势。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目标,青少年体质健康是根本前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层面的战略政策法规密集出台,从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层面体现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模拟试题】
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引领下,针对青少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对构建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对于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要求,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看法
“少年强则国强”,围绕着健康中国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中的服务主体对象是广大青少年群体,提供服务的责任主体是学校、政府、社会以及家庭,如何动员、捏合不同责任主体的联动发力是关键,最终为促进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质量做出贡献,保障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素质的持续发展是根本目的。
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
我国教育中不重视体育活动,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课程没有占据重要地位方面,体育课程没有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较多省份中逐渐将该项课程列入升学考试中,虽然分数占有率较低,然而其对于青少年升学仍会构成一定的影响。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比较有较大差异,社会方面比较关注青少年成绩使青少年课余时间减少,尽管能获得短期效益,但纵观远期效
益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无法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育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获得较好的体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除此之外,还有助于青少年掌握相关体育知识、体育技能。青少年家长、社会方面,对于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比较保守,认为体育课程为身心放松课程,不
能正确看待体育课程带来的长远教育价值。同时无法获得青少年家庭、社会方面对于体育教学的支持,故此会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体育教学的开展、实施效果,不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对策
(一)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联动机制。依托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上中下结合多方联动的治理体系,促使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校内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形成固定时间和固定的运动方式,使在校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体育教师在校内体育活动结束后制定家庭“体育作业”,形成“校家”一体的体育锻炼氛围;经常组织校园竞赛,邀请家长参与观看体育比赛,在增强家庭关系的同时愉悦身心;同时家庭与社会应该充分支持学校开展相关体育与健康活动,做好校内校外活动的无缝衔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为两翼,政策法规为保障的联动机制。
(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与保障体系。青少年的健康权利的实现必须依托完善的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为保障青少年的权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才能实现青少年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建立由上至下的政策保障,确保各级政策落实;设立专人员对政策、法规的具体落地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动态检查;跨区域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单位的实施具体情况就行第三方评价,落实不定期检查制度;实行明确的奖惩措施,高质量完成的单位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与惩罚并限期整改,整改后派驻专家组进行复核验收。
(三)加强专业体育指导,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学校、家庭、社区以及社会体育俱乐部配备专业的体育指导老师,满足校外进行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需求;加强社区专业体育人才和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进修工作,实现广大青少年群体健身有法;加强青少年群体的社区体质健康测量,针对不同的体育锻炼需求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加强社区间的体育交流,冬季以“冬季三项(跳短绳、跳长绳、踢犍子)”为主,夏季以游泳为主,北方以冰雪运动为主,南方以水上项目为主,建设社区体育运动常规化和多样化为主的锻炼网络,最终形成校内和校外有机联动的良好局面。
(四)主流媒介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官方媒体积极进行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宣传,通过电视、纸媒、互联网等主流媒体进行全覆盖式的宣传动员,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质健康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和再定位;宣传积极健康的体育锻炼方式,树立大众身边的健身事迹和健身达人典型,形成深入融合健身理念和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让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