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教育历来是代表委员和老百姓都很关注的话题。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著名作家袁敏就和省人大代表、杭高校长尚可,为了作文评分的事来了个跨界对话。
袁敏认为,写作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现行的作文评分标准,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像“白云像一顶顶帽子,戴在青山的脑袋上”这样的偶得佳句,会被老师判定为错误。因此,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好取消中小学的作文评分。
尚可的回应称,中小学作文评分,是从文字表达的工具性出发。一般语文老师看待作文,会更注重教会孩子使用字、词、句的综合能力,这是孩子使用语言的基本功。
两位委员和代表的交流,带出一个更为宏观而深刻的话题,中小学作文对于中小学生的思维训练,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决定了作文是不是应该打分以及应该如何打分。
作文说到底是一种文字表达训练,中小学生的作文,即使偶有名篇佳作,也是非常罕见。通过这种训练,更多的是要掌握文字表达的规范,学会精准掌握文字这种语言。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不需要成为文学家,也不需要仅仅通过作文来获得想象力。
中国的文学历来充满了想象力。可为什么我们中国没能诞生出理性的思维体系,最终产生逻辑严密的科学?这说明我们的想象力太多,而创造力太弱。只有想象力,而缺乏科学的、理性的逻辑体系,就不能把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一码事,一个重点在“想”,一个重点在“造”,是一种动手的能力。而要形成真正的创造力,就必须形成逻辑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
在所有的表达形态中,文字表达的能力是最锻炼逻辑思维的。要把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首先就要在脑子里形成逻辑体系,把自己的那些想法编织起来,然后用文字进行展示,从而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形成逻辑严密的文字表达方式。这种习惯,最终将使得孩子终生受益。这种受益是全方位的,不仅仅体现在写作这个层面。
所以,我们看到,在西方的中小学尤其重视文字表达和逻辑训练。他们会组成研究小组,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在相互交流中丰富知识结构,在研究和阅读中建立逻辑体系,在辩论中锻炼语言能力……中国孩子和他们相比,欠缺最多的不是知识而是逻辑和表达。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一段短短几分钟的演讲视频引爆网络,观众们其实是被其中的逻辑性所吸引。
公民理性的建立,应该从中小学的作文课上开始。对于一个散漫的民族,从小加强理性和逻辑训练,要比单纯强调想象力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