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部分旅游企业存在服务态度恶劣、敲诈勒索、强迫消费、导游素质低下等现象,造成游客与导游、商家纠纷不断,甚至大打出手,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重拳整治旅游乱象,国家旅游局出台旅游企业“黑名单”,对部分不良企业进行警示。但是,黑名单仅能从形式上给予不良企业以提醒,治标不治本,无法根治。整治旅游乱象,关键要靠政府监管和经济与行政处罚。
【标准表述】
随着公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行业发展迅猛,然而当下的旅游市场却存在价格欺诈、强迫消费的乱象,消费者苦不堪言。“黑名单”的出台正是通过公开惩戒的方式,打击旅游失德失信行为,倒逼规范市场秩序。
现有存在很多规章制度处理旅游乱象,一到节假日旅游局就会出台规范以规范旅游从业者的行为,但往往效果上无法令人满意。旅游行业“黑名单”确实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但是否落实到位,则是公众关心的议题。事实证明,黑名单并非“包治百病”,加大执行力度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政府强力监管与严厉处罚才是整治旅游乱象的良药,“黑名单”不能代替政府监督职责。
【具体措施】
一、对于违法失信企业,不仅要通过黑名单制度予以曝光,更要拿出更严厉的经济处罚手段和行政处罚手段,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二、媒体通过曝光不良商家,让广大游客出于安全考虑自觉抵制。将企业信用与银行信贷挂钩。旅游行政部门根据“黑名单”对严重失信的违法企业予以停业整顿。
三、“黑名单”与“红名单”并行,要惩戒,也要表扬与鼓励,形成一批“榜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