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6年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为医疗创业者“攒”小而美的局。进入了面试环节的你,是否感到很紧张,怕面试官出的题你听都没听说多,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而错失了这个机会。那么,你是否每天都有关注社会热点,你是否懂得一些面试技巧呢?河北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2016年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为医疗创业者“攒”小而美的局
创客空间的崛起速度,如今在上海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亦不为过。最近一年,仅上海市徐汇区,就陆续崛起了14家众创空间,另有两家正紧锣密鼓筹备欲在年内上马。创业型企业、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创投公司都在快步赶上此轮创业潮,欲将“众创空间”打造成未来创业企业发展的引擎。
但问题是,此起彼伏的创客空间,究竟能提供多少服务?创业者是否愿意向创客空间购买“咨询”服务?创客空间靠服务,而不是靠当“二房东”挣钱的梦想,究竟能否实现?
“开个玩笑,创客空间马上要比创业者还多了,稍微有点钱的,都说自己是孵化器。”健盟平台创始人沈奕青在上海寸土寸金的金融圣地外滩租了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只够6个人坐一桌,她时刻提醒自己,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者就是“客户”,而她只为客户提供“刚需”类服务,没有免费办公场地。
创业者的刚需究竟是什么
无论是众创空间还是孵化器,如今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场地 基金 服务”的固定模式中。即由众创空间所有者出面成立一支天使型基金,免费或低价向创业者出租办公场地,并为其提供从资金、导师到上下游资源的对接。好一些的项目,众创空间会以小笔金额入股的方式“陪伴成长”;一般的项目,就明码标价进行服务收费,提供多少服务收多少钱。
上海一名开发区创投公司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官办”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大多以“空间型”为主,投资入股方面受制于国企资金和员工管理裹足不前,而在企业服务方面,也尚不足以进入“凭服务收费”的快车道。
也就是说,大多数“官办”众创空间或者孵化器,主要的功能就是“出租场地”,顺带还能招商引资。
长期从事孵化器研究的健盟联合创始人顾翼认为,无论是自称“空间型”还是“投资型”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都没能够触及孵化器事业的核心——少量现金投资 服务收益。
“当二房东,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回收成本,投资回报率太低。”顾翼想做一个原汁原味的,以“少量现金投资 服务收益”为主的孵化器,而他认为,健盟平台具备这样的潜力。
顾翼曾从公务员岗位上辞职创业两次,他告诉记者,一处性价比较高的办公场地固然是每一名创业者所需要的,但这绝不是早期创业者的“刚需”,“钱不够,可以租小点的地方,也可以租得偏僻一些,再不行,一间咖啡馆、自家房子的客厅都能办公用。”
他们的实际需求是——资金、资源和团队。顾翼说,未来我国的孵化器会进入一个重新洗牌的阶段,只有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才能在这一轮洗牌中存活下来。
专注于医疗健康垂直领域的健盟平台,具备这样的专业素养。“健盟”最早只是沈奕青自己创办的一个专注于医疗创业的微信公众号,但这个微信号因为专业,所以积攒了近万名医疗健康领域的粉丝,有医生、创业者、投资人。
把这群人组织起来搞一些线下活动,几乎是每一个“有追求的”微信公众号的不二选择。但问题是,有人买账吗?
创业活动多如牛毛,“小而美”聚焦特定人群
微信公众号平台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已经被多次提及。其一,推送文章互相抄袭、转载居多,即便粉丝过万,每天的文章推送也未必有人点击;其二,公众号平台线下活动多如牛毛,却总也不能“聚焦”。
尤其是创业类公众号平台,最热衷于搞投资人见面会,但这种见面会一般至少30人起约,其中投资人却可能只有两三个,且非著名、可投资金有限。提供这类服务的,除了一些微信公众号外,还有创业咖啡馆、众创空间、创业大赛等,其对接效率极其有限。
创业者往往会遇到“天天跑会,交换名片,一无所获”的尴尬局面。
从决定创业伊始,沈奕青就决定,自己的公众号平台一定要“小而美”。她最早选择的切入点,是海外医疗健康创业类的模板。2014年6月,她从科技部火炬计划中心辞职下海,专职撰写海外创业模板的原创文章。
当时,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类似的新媒体文章,沈奕青发现,大多数文章都以“互相抄袭”为特点,“比如要分析某个公司,都是抄的别人的,我比较较真,真的去翻那家公司的原始网站,发现很多数据、信息都是错误的。”
凭借多年美国华盛顿州驻中国代表处和科技部工作的经验,她决定撰写一些权威的海外医疗创业领域分析。第一篇推送的,是美国WellDoc公司的创业案例,这是美国第一个获得FDA认证的、允许医生在线开具糖尿病人处方的线上平台。
出乎她意料的是,原计划10人左右转载的“首推”,竟然收获了超过2000次的转发。此后,她隔三差五地分析、介绍一个案例。两个月后,她第一次把粉丝们聚在一起建了一个微信群。
行业类微信群,在2014年时早就不算稀罕事了。为了确保每天讨论的价值,沈奕青给群里立下规矩——每天中午和晚上讨论。中午,由“客户”分享痛点,比如第一阶段聚焦母婴健康领域,就由两位妈妈负责在群里吐槽,说说自己育儿过程中的各种痛点;晚上9点后,由创业者来讲,谈谈如何针对此前妈妈们谈到的痛点来解决问题。
到线下活动时,沈奕青又纠结了起来。她最不希望看到的场面是,一群投资人和一群创业者在一起“瞎对接”,“鸡同鸭讲,找个大佬来,这个人从东到西讲得都是一样的,创业者最多只能来换张名片,了不起问一个问题。”
她想要的,是有实效的对接,想要这种效果,就必须控制参与人数。最近一次“健盟联合创始人约会”,她在微信公众号上贴出了导师信息和所有经报名筛选最合适参与的创业者。
“只有3个创业团队上来讲,讲完由导师帮忙分析问题,再由一两个成熟项目团队上来分享经验。”这种“名医会诊”的方式,颇受创业者青睐。
谁说中国人没有“分享”的文化?
创业之初,沈奕青记得,自己几乎天天被各种朋友嘲笑。最夸张的一个人,专门跑来找她谈合作,让她放弃关于“健盟”不切实际的想法,与自己合作。
她想以美国的RockHealth为健盟的创业标杆,但美国硅谷的一个核心文化是导师精神和分享精神,“创业大佬愿意无偿地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创业者,哪怕是同业竞争者,也愿意分享。”但在中国,找到这样愿意无偿“分享”的“大佬”,被认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朋友们不止一次地提醒沈,“清醒点,美国模式在中国不可能复制”。2014年时,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创新创业”氛围尚未成型,沈奕青请导师,只能靠“种子朋友”。
复旦医院管理集团董事长章滨云、中卫基金创始合伙人李文罡、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等人都是她的“种子朋友”,这些从骨子里对创新创业非常认可的“大佬”,颇具奉献精神,他们无偿出席健盟的很多活动,为医疗健康创新领域的创业者指路。
目前,所有的线上、线下活动全部免费。沈奕斐说,她只想把健盟平台先做好,“就像是一所学校,我们要有好的生源、师资和课程,这样升学率才会高。我想把健盟做成一个医疗健康领域的常青藤名校。”
物理空间,恰恰是沈奕青最不看重的一个点,因为对健盟而言,“人”才是第一位的,物理空间只是给这群志同道合的人们一个“聚会”的空间罢了。
健盟的第一次“攒局”,献给了母婴健康领域。它为母婴健康领域创业者“攒”了一个小而美的“局”——与母婴健康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对话、合作。
这家叫做贝连科技的企业,为全国超过70%的妇幼医院铺设Wi-Fi,孕妇们可以通过它的系统上网等待产检等,未来这家企业还将做“智慧医院”建设。沈奕青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为全国母婴创业企业服务的机会,“所有的母婴科技创业项目,都可以和它连接”。
健盟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机会。2014年健盟以小笔资金入股一家尚未“开门”的母婴健康管理企业,如今这家公司估值已经翻了100倍,“这个团队是技术型的,我们为它植入医疗基因,帮他找人、找钱、找资源”。